“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自上周五“騰訊被約談”上了熱搜,微信的回應文章引發了各方議論,大概有無數公眾號運營者度過了一個惶惶的漫長周末。
小說號作為首當其沖被點名的類型號,此次受到的沖擊確實不小,不少人說,“小說號這次真的要涼涼了”。
此外,據一些用戶反映,關于“打卡”的廣告內容似乎也是近期的敏感點。
1
10月26日,繼官媒三天七批自媒體亂象后,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就公眾號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網絡小說問題約談了騰訊。
隨后,微信平臺發文表示自25日起,已經處理2171個帳號,其中封號和注銷1706個,能力封禁465個,并將在平臺內調整執行以下策略:
??針對低俗違規帳號限制文章搜索和帳號搜索;
??對低俗內容標準收緊,處罰加重;
??屏蔽低俗相關關鍵詞搜索。
緊接著,也有不少公眾號主反映很多已經刪除的文章也被檢測出來違規,短則封禁三天,長則十天,甚至永久封禁。其中,涉及違規的賬號大多是涉嫌低俗色情、過度營銷等。
官媒批判,微信封號不斷,讓不少自媒體人瑟瑟發抖。看這陣仗,確實是挾裹著深秋冷意,而且并非虛張聲勢,封號說來就來。
2
公眾號運營者的崩潰,都是從封號刪文開始的。
說到刪文封號,2017年6月1日算是個關鍵節點。當天,國家網信辦頒發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新規將包括微信公眾號在內的自媒體納入管理范疇,隨后公眾號走上了嚴格的監管之路。
果醬妹整理了自那以來的一些重大封號潮,回顧這些封號事件或許我們能窺探出一些規避經驗。
2017年6月,自卓偉、趙五兒等八卦大號被全網封殺后,“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嚴肅八卦”“毒舌電影”等一大批總價值上百億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財經、時政、情感等類型的賬號都在封號行列中,相信不少經歷過的號主們現在想起來依然膽戰心驚。
2017年10月13日,因涉嫌低俗或色情,大量接小說廣告的公眾號被屏蔽部分功能,甚至被永封。同日,“人民日報”更是發布文章《人民日報終于對這種丑惡現象點名了!》,對網絡小說的抄襲現象進行抨擊,一大批小說號隨之倒下。
2018年年初,大批公眾號因違規被封,其中小說號是重整頓對象。有運營者表示,他的31個“生活搞笑類”、共60萬粉絲的視頻公眾號一天之內全部被永封,還有運營者一天被封了3000個號。
2018年6月,為整頓互聯網金融違規交易問題,深圳市網信辦指導騰訊依法關閉非法公眾號199個。
8月21日,“金色財經網”等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因涉嫌發布炒作ICO和虛擬貨幣信息被封。
2018年10月22日,“新民周刊”在公眾號上發布文章直指部分自媒體存在敲詐勒索企業的行為,文中提到的公眾號“XX大哥”“上海好白相”也已被封號,而“XX賣房”則無法被搜索到,內容更新停留在10月24日。
不難看出,微信每次的封號潮都離不開色情低俗、違規誘導、謠言等因素。
3
如今,公眾號影響力不斷擴大,無論是馬蜂窩數據造假的爆出、一篇錦鯉文章造成現象級拜錦鯉教的刷屏,還是無數養生謠言在微信群傳播并讓人深信不疑,如此種種,都映射出公眾號強大的輿論導向力和情緒煽動力。
與影響力不斷加大同步而來的,是日益嚴格的監管力度。如今,官媒大力批判,行業整治正當時,不少從業者倍感壓力,整個自媒體行業似乎被一股低氣壓籠罩著。有人悲觀地問:公眾號的最暗時刻要來臨了嗎?
對于不少自媒體創業者而言,公眾號早已不僅僅是一個資訊平臺,而是他們的“命根”。在這個平臺上,他們有人在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有人實現了一夜暴富的夢想。封號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但在果醬妹看來,整頓必然會帶來階段性的陣痛,但監管常態化也意味著規則會越來越清晰。在這一場場博弈中,微信生態日益健康,公眾號不斷升級,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和突破。
身為行業中人,對接連而來的風的兇猛勁深有體會。或許我們不能改變風向,但是若我們能理清邊界,不在違規邊緣試探,相信自媒體的未來依舊一片光明。堅定長期以來的信心,守好本分,那風也就成了最好的推動力。
本文來自:避風港CPS公眾號,經授權后發布,本文觀點不代表TaoKeShow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公眾號:避風港CPS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X_mUaE_Nqzo2oG27pQISFA